全子宫加双附件切除术的适应症主要有子宫恶性肿瘤、卵巢恶性肿瘤、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症以及预防性切除。
1、子宫恶性肿瘤:
包括子宫内膜癌、宫颈癌等恶性病变。当肿瘤局限于子宫体或宫颈,无远处转移时,手术切除是主要治疗手段。术后可能需配合放疗或化疗。
2、卵巢恶性肿瘤:
卵巢癌早期常无明显症状,确诊时多已进展。手术需完整切除子宫及双侧附件,必要时还需清扫淋巴结。术后通常需辅助化疗。
3、子宫内膜异位症:
当异位病灶广泛累及子宫、卵巢及盆腔脏器,造成严重疼痛或不孕,且药物治疗无效时,可考虑手术切除。术后需长期管理防止复发。
4、子宫腺肌症:
子宫肌层弥漫性病变导致月经过多、痛经等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且无生育需求时,手术可有效缓解症状。需注意术后激素替代治疗。
5、预防性切除:
BRCA基因突变等遗传性肿瘤高风险人群,为预防卵巢癌可考虑预防性切除。需充分评估家族史并完成生育计划后实施。
术后需注意循序渐进恢复日常活动,6周内避免提重物及剧烈运动。饮食应保证优质蛋白摄入促进伤口愈合,适量补充钙质及维生素D预防骨质疏松。定期复查盆腔超声及肿瘤标志物,关注更年期症状并及时干预。保持规律作息和良好心态,必要时寻求心理支持。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溶栓治疗的适应症主要包括发病时间窗内、影像学确认无出血、神经功能缺损可逆、无严重全身性疾病及凝血功能正常。
1、时间窗限制:
静脉溶栓需在发病4.5小时内实施,动脉溶栓可延长至6小时。超时间窗治疗可能增加脑出血风险,时间窗计算以患者最后正常状态为起点,需结合多模式影像评估缺血半暗带。
2、影像学评估:
头颅CT排除颅内出血及大面积低密度灶,MR-DWI显示梗死核心体积小于70毫升。灌注成像需证实存在可挽救的缺血半暗带,血管成像明确责任血管闭塞位置。
3、神经功能标准: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4-25分,排除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及快速恢复的轻型卒中。溶栓后神经功能改善率与基线缺损程度呈正相关,肢体瘫痪、失语等局灶体征更易获益。
4、全身状况要求:
血压需控制在185/110mmHg以下,血糖排除低血糖<2.7mmol/L及显著高血糖>22.2mmol/L。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活动性内出血、近期重大手术史均为禁忌。
5、凝血功能指标:
血小板计数≥100×10⁹/L,国际标准化比值≤1.7,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正常范围。服用新型口服抗凝药者需检测特定拮抗剂浓度,近期使用肝素需测定抗Xa因子活性。
符合溶栓适应症患者治疗后需持续监测神经功能变化,24小时内避免留置鼻胃管或导尿管。康复期建议逐步进行床边坐起训练,营养支持优先选择稠糊状食物预防误吸,血压管理目标为较基础值降低15%-20%。三个月内定期随访颈动脉超声及凝血功能,戒烟限酒并控制同型半胱氨酸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