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MO体外膜肺氧合主要用于常规治疗无效的急性可逆性心肺功能衰竭患者,适应症包括严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心脏术后心源性休克、暴发性心肌炎、肺栓塞及心脏骤停等。
1、呼吸衰竭:
ECMO适用于氧合指数小于100mmHg的严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当机械通气无法维持足够氧供时,ECMO能提供体外气体交换,为肺功能恢复争取时间。此类患者多伴有顽固性低氧血症,需持续监测肺动脉压和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
2、心源性休克:
心脏术后或急性心肌梗死导致的心输出量严重不足是ECMO的明确适应症。对于心脏指数持续低于1.8L/min/m²且对血管活性药物无反应的患者,ECMO可替代心脏泵血功能。这类患者常合并多器官灌注不足,需同步进行肾脏替代治疗。
3、暴发性心肌炎:
病毒感染引发的急性心肌炎症导致心室收缩功能急剧恶化时,ECMO可作为过渡治疗。患者表现为肌钙蛋白显著升高伴恶性心律失常,超声心动图显示心室射血分数低于30%。早期ECMO支持能降低心肌氧耗,促进心肌顿抑恢复。
4、肺栓塞:
大面积肺栓塞引起右心衰竭且溶栓治疗禁忌时,ECMO能维持循环稳定。这类患者存在严重肺动脉高压和心室间隔左移,动脉血氧分压常低于60mmHg。ECMO支持下可行肺动脉导管取栓术。
5、心脏骤停:
对于可逆原因导致的心脏骤停,在高质量心肺复苏无效时,ECMO可提供体外循环支持。适应症标准包括年龄小于65岁、骤停时间小于60分钟、初始心律为可除颤心律。需在骤停后快速建立血管通路。
ECMO治疗期间需严格监测凝血功能,维持活化凝血时间在160-180秒。营养支持建议采用高蛋白肠内营养,每日热量摄入25-30kcal/kg。康复期应循序渐进进行呼吸肌训练,从被动关节活动逐步过渡到床边坐起。心理干预需关注创伤后应激障碍,建议家属参与治疗决策。出院后定期随访心肺功能,避免剧烈运动3-6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