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性肾病可通过控制蛋白尿、降压治疗、免疫抑制治疗、定期监测肾功能等方式治疗。膜性肾病通常由自身免疫异常、感染、药物毒性、肿瘤相关抗原沉积等原因引起。
1、控制蛋白尿限制每日蛋白质摄入量,选择优质蛋白如鸡蛋清、鱼肉。医生可能开具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贝那普利,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如缬沙坦,配合利尿剂呋塞米减少水肿。
2、降压治疗血压需控制在130/80mmHg以下,常用钙通道阻滞剂氨氯地平联合β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监测血压变化,避免使用肾毒性降压药。
3、免疫抑制治疗对于肾病综合征患者,可能采用糖皮质激素泼尼松联合环磷酰胺。治疗期间需定期检查血常规,观察感染、骨髓抑制等副作用。
4、定期监测肾功能每3个月检测尿蛋白定量、血肌酐,评估疾病进展。若出现肌酐快速上升或严重低蛋白血症,需考虑肾活检明确病理类型。
日常需保持低盐饮食,每日食盐不超过5克,避免剧烈运动加重蛋白尿,出现发热或水肿加重应及时复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