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后局部皮肤湿漉漉的可能由排湿反应、局部汗腺分泌旺盛、操作不当、过敏反应等原因引起。
1. 排湿反应:中医认为艾灸可促进体内湿气排出,表现为局部皮肤渗出水分,属于正常生理现象,无须特殊处理,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即可。
2. 汗腺分泌旺盛:艾灸热量刺激局部汗腺活跃,导致汗液分泌增多,可适当降低艾灸温度或缩短时间,避免高温持续刺激。
3. 操作不当:艾条距离皮肤过近或单部位灸治时间过长,可能造成局部微烫伤伴组织液渗出,需调整艾条高度至3-5厘米,单穴灸治不超过15分钟。
4. 过敏反应:对艾烟或艾绒过敏者可能出现皮肤潮红、渗液,需立即停止艾灸,局部冷敷,严重者可遵医嘱使用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抗组胺药物。
艾灸后出现皮肤湿润可观察24小时,若伴随瘙痒、红肿需就医排查过敏或感染,日常选择正规医疗机构进行艾灸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