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肝炎主要引起肝细胞溶解性坏死,根据病理程度可分为点状坏死、碎片状坏死、桥接坏死、大块坏死四种类型。
1、点状坏死单个或数个肝细胞坏死,常见于急性轻型肝炎,肝小叶结构完整,可通过休息和保肝药物如复方甘草酸苷片、水飞蓟宾胶囊、双环醇片促进修复。
2、碎片状坏死肝小叶周边界板肝细胞崩解,见于慢性肝炎活动期,多与乙肝病毒持续复制有关,需抗病毒治疗如恩替卡韦、替诺福韦、干扰素联合护肝药物。
3、桥接坏死中央静脉与汇管区或汇管区之间出现带状肝细胞坏死,提示中重度慢性肝炎,可能进展为肝硬化,需长期服用抗纤维化药物如安络化纤丸、鳖甲软肝片。
4、大块坏死肝细胞大面积坏死导致肝小叶结构塌陷,见于重型肝炎,需人工肝支持系统或肝移植治疗,早期使用促肝细胞生长素、N-乙酰半胱氨酸可能改善预后。
病毒性肝炎患者应严格戒酒,避免高脂饮食,定期监测肝功能与病毒载量,出现乏力、黄疸加重需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