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肚子胀气可通过腹部按摩、拍嗝排气、调整喂养姿势、热敷腹部、使用益生菌等方式缓解。胀气通常由吞咽空气、乳糖不耐受、肠道菌群失衡、喂养不当、消化系统发育不完善等原因引起。
1、腹部按摩:
顺时针轻柔按摩婴儿腹部能促进肠道蠕动,帮助气体排出。按摩时需将手掌搓热,避开脐部,以肚脐为中心画圈,每次持续5-10分钟。注意力度要轻柔,可在喂奶后1小时进行,避免刚进食后按压导致吐奶。
2、拍嗝排气:
喂奶间隙及结束后竖抱婴儿,用空心掌由下至上轻拍背部,促使胃部空气通过打嗝排出。母乳喂养每侧乳房哺乳中途可拍嗝一次,配方奶喂养每喝60-90毫升拍嗝。拍嗝姿势可采用竖抱靠肩或坐姿前倾位,持续至听到明显嗝声。
3、调整喂养姿势:
母乳喂养时让婴儿含住大部分乳晕,避免吸入空气。奶瓶喂养时保持奶瓶倾斜45度,使奶液充满奶嘴。喂奶时婴儿头部略高于腹部,喂完后保持半竖立姿势20分钟。夜间喂养需特别注意避免平躺喝奶,可垫高上半身30度。
4、热敷腹部:
用40℃左右温水袋或热毛巾隔衣敷在婴儿腹部,每次10-15分钟。热敷能放松肠道平滑肌,促进气体排出。注意温度不可过高,需用手腕内侧测试温度,避免烫伤。可配合按摩交替进行,每日2-3次效果更佳。
5、使用益生菌:
在医生指导下选用婴儿专用益生菌制剂,如双歧杆菌、乳酸菌等,帮助建立正常肠道菌群。益生菌能改善乳糖分解能力,减少产气。需选择不含过敏原的菌株,避免与抗生素同服,冲泡时水温不超过40℃。
日常需注意观察婴儿排便情况,母乳喂养母亲应减少摄入易产气食物如豆类、洋葱等。可尝试让婴儿多趴卧活动,促进肠道蠕动。若胀气伴随持续哭闹、呕吐、血便或体重不增,需及时就医排除肠套叠、乳蛋白过敏等疾病。配方奶喂养婴儿可咨询医生是否需要更换部分水解蛋白奶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