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炎是指心肌组织的炎症性疾病,病情严重程度差异较大,多数轻症患者预后良好,但重症可能危及生命。心肌炎主要由病毒感染、自身免疫反应、药物毒性等因素引起,临床表现为胸痛、心悸、呼吸困难或乏力等症状。
多数心肌炎患者症状轻微,仅出现短暂心悸或乏力,经充分休息和对症治疗后1-2周可逐渐恢复。这类患者心肌损伤程度轻,血液中心肌酶指标轻度升高,心电图可能显示偶发早搏或非特异性ST-T改变,心脏超声检查通常无显著结构异常。治疗以限制体力活动、补充维生素C和辅酶Q10等营养心肌药物为主,如辅酶Q10胶囊、维生素C泡腾片、曲美他嗪片等。
少数患者病情进展迅速,出现急性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甚至心源性休克。这类患者多有持续胸痛、端坐呼吸、下肢水肿等表现,心肌酶显著升高,心电图可见广泛导联ST段抬高或室性心动过速,心脏超声显示心室收缩功能明显下降。需立即住院接受静脉用免疫球蛋白、糖皮质激素如甲泼尼龙注射液、抗心律失常药物如胺碘酮注射液等治疗,必要时需机械循环支持。
心肌炎患者急性期应严格卧床休息3-6个月,避免剧烈运动加重心脏负荷。恢复期可逐步增加低强度有氧运动如散步,但需监测心率变化。饮食需保证优质蛋白如鱼肉、蛋清和易消化碳水化合物摄入,限制钠盐每日不超过5克。定期复查心电图、心脏超声和血液心肌酶指标,若出现活动后气促加重或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需及时复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