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歇性跛行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行走时下肢疼痛、肌肉无力、休息后缓解以及皮肤温度降低。症状发展通常经历早期活动后不适、进展期跛行距离缩短、终末期静息痛三个阶段。
1、下肢疼痛表现为步行后小腿或臀部肌肉酸痛、痉挛,疼痛呈钝痛或紧缩感,多由肢体缺血导致乳酸堆积引起,休息数分钟后可自行缓解。
2、肌肉无力患肢易疲劳乏力,严重时出现足背屈困难,与动脉狭窄导致肌肉供氧不足有关,常见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
3、休息缓解停止行走后症状通常在2-5分钟内消失,这是与腰椎管狭窄症所致神经性跛行的关键区别点,后者需坐位或前倾体位才能缓解。
4、皮肤温度低患肢远端皮肤温度较对侧降低,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晚期可能出现趾端苍白、毛发脱落等营养障碍表现。
建议出现典型间歇性跛行症状时及时就医血管外科,通过踝肱指数检测、血管超声或CTA明确诊断,日常需戒烟并控制血压血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