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燕
主任医师
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
肾内科
中耳炎的形成主要与感染、咽鼓管功能障碍、环境及自身因素有关,治疗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及生活调理。感染是常见原因,咽鼓管功能障碍导致液体滞留,环境如吸烟、过敏等也可能诱发。
1、感染
细菌或病毒感染是中耳炎的主要病因。感冒、流感等上呼吸道感染时,病原体可能通过咽鼓管进入中耳,引发炎症。儿童因咽鼓管较短且水平,更容易发生感染。治疗上,医生常开具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头孢类)或抗病毒药物,同时使用滴耳液缓解症状。
2、咽鼓管功能障碍
咽鼓管连接中耳和鼻咽部,负责调节中耳压力。当咽鼓管因过敏、鼻窦炎或腺样体肥大而阻塞时,中耳内液体无法排出,形成积液,导致中耳炎。治疗可通过鼻用激素喷雾(如布地奈德)、抗组胺药物缓解鼻部症状,必要时进行腺样体切除术。
3、环境及自身因素
吸烟、空气污染、过敏原暴露等环境因素可能增加中耳炎风险。自身因素如免疫力低下、耳部解剖异常也可能诱发疾病。改善生活环境,避免接触过敏原,增强免疫力是关键。饮食上可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柑橘类、绿叶蔬菜),适当运动(如散步、瑜伽)也有助于提高抵抗力。
4、手术治疗
对于反复发作或慢性中耳炎,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时,可考虑手术治疗。常见手术包括鼓膜置管术(引流积液)、鼓室成形术(修复鼓膜)及乳突切除术(清除感染组织)。术后需注意耳部清洁,避免感染。
中耳炎的治疗需根据病因和病情选择合适方法,早期干预可有效预防并发症。若出现耳痛、听力下降等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