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市中医院
普通内科
心悸可通过中药调理、针灸、推拿、饮食调节和情志调养等方式治疗。心悸通常由气血不足、心脾两虚、痰火扰心、肝郁气滞和阴虚火旺等原因引起。
1、中药调理:心悸可能与气血不足、心脾两虚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心慌、乏力等症状。中药如归脾丸、生脉饮和天王补心丹可调理气血,补益心脾。归脾丸每日2次,每次8克;生脉饮每日3次,每次10毫升;天王补心丹每日2次,每次6克。
2、针灸治疗:心悸可能与痰火扰心、肝郁气滞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胸闷、烦躁等症状。针灸穴位如内关、神门和心俞可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内关穴位于前臂掌侧,神门穴位于腕横纹尺侧端,心俞穴位于背部第五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3、推拿按摩:心悸可能与阴虚火旺、气血不足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失眠、多梦等症状。推拿手法如按揉内关、点按神门和推拿心俞可舒缓情绪,改善睡眠。按揉内关穴每次5分钟,点按神门穴每次3分钟,推拿心俞穴每次10分钟。
4、饮食调节:心悸可能与心脾两虚、气血不足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食欲不振、面色苍白等症状。饮食如红枣、桂圆和山药可补益心脾,养血安神。红枣每日10颗,桂圆每日15克,山药每日100克。
5、情志调养:心悸可能与肝郁气滞、阴虚火旺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情绪低落、易怒等症状。情志调养如冥想、深呼吸和听音乐可舒缓情绪,调节心理。冥想每日20分钟,深呼吸每日3次,每次10分钟,听音乐每日30分钟。
心悸患者应注重饮食调节,多摄入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绿叶蔬菜、坚果和鱼类。适量运动如散步、太极拳和瑜伽有助于增强体质,改善心肺功能。保持良好作息,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有助于缓解心悸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