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肾病综合征可能引发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症、感染风险增加、血栓形成及生长发育迟缓等危害。
1、低蛋白血症:
大量蛋白尿导致血浆白蛋白水平显著下降,可能引起组织水肿、免疫力降低。典型表现为眼睑及双下肢凹陷性水肿,严重时可出现胸腹腔积液。需通过优质蛋白饮食结合医生指导的药物治疗改善。
2、高脂血症:
肝脏代偿性合成脂蛋白增加会导致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升高,可能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进程。患儿可能出现黄色瘤或脂血症性视网膜改变。需限制动物脂肪摄入并使用降脂药物干预。
3、感染风险:
免疫球蛋白随尿液丢失及激素治疗会抑制免疫功能,易发生呼吸道、泌尿道等细菌感染。常见发热、咳嗽、尿频等症状。需定期监测血常规,必要时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4、血栓形成:
血液浓缩及凝血因子异常增加静脉血栓风险,尤其肾静脉血栓可能加重肾功能损害。表现为突发腰痛、血尿或尿量减少。需评估凝血功能并考虑抗凝治疗。
5、生长发育迟缓:
长期蛋白丢失和激素副作用可能影响营养吸收与骨骼代谢,导致身高体重低于同龄儿童。需定期监测生长曲线,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必要时调整激素用量。
日常需保证每日每公斤体重1.5-2克优质蛋白摄入,优先选择鱼肉蛋奶等生物价高的食物。限制钠盐每日不超过3克以减轻水肿,避免腌制食品。急性期需卧床休息,恢复期可进行散步等低强度运动。定期监测尿蛋白定量、血清白蛋白及肾功能指标,注意观察患儿精神状态与尿量变化,出现发热或水肿加重需及时就医。
小儿肾病综合征可通过观察水肿、尿液异常、食欲减退、体重异常增长及易感染等早期表现发现。早期识别有助于及时干预,避免病情进展。
1、水肿:
晨起眼睑或面部水肿是常见首发症状,逐渐发展至双下肢及全身。水肿呈凹陷性,按压后皮肤回弹缓慢。需每日检查孩子眼睑、脚踝等部位,记录水肿程度变化。
2、尿液异常:
尿液泡沫增多且久置不散提示蛋白尿,尿量减少伴颜色加深需警惕。可使用试纸初步检测,持续3次晨尿蛋白阳性应就医。严重时尿液可呈乳糜样。
3、食欲减退:
胃肠道水肿导致进食量下降,可能伴随恶心呕吐。儿童表现为拒食、进食时间延长。长期摄入不足会导致生长发育迟缓,需监测每日进食量和体重变化。
4、体重异常:
短期内体重增长过快每周超5%提示水钠潴留。测量应固定时间如晨起排便后,记录趋势图。突发体重下降可能预示并发症,需结合其他症状判断。
5、易感染倾向:
免疫球蛋白随尿液丢失导致免疫力下降,表现为反复呼吸道感染、皮肤脓疱疮等。感染会加重蛋白尿,形成恶性循环。每年超过6次中耳炎或3次肺炎需排查肾病。
建议定期测量儿童晨起血压,控制每日盐摄入量在3克以下。选择优质蛋白如鱼肉、蛋清,避免剧烈运动。保持皮肤清洁干燥,接种肺炎球菌疫苗。记录24小时尿量变化,出现尿液混浊或血尿立即就医。学龄儿童应每学期进行尿常规筛查,有家族史者需加强监测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