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糜烂多数属于生理性改变,可通过观察分泌物性状、接触性出血等症状初步判断,但确诊需依赖妇科检查。
1、分泌物异常:
生理性宫颈柱状上皮外移可能伴随白带增多,呈透明蛋清状或淡黄色。若出现黄绿色脓性分泌物、豆腐渣样白带或明显异味,可能提示合并感染,需警惕病理性改变。
2、接触性出血:
性生活或妇科检查后少量出血是常见表现,与宫颈表面柱状上皮脆弱性有关。但非经期异常出血需排除宫颈病变,尤其出血量多或持续时间长时。
3、下腹坠胀感:
单纯宫颈糜烂通常无疼痛,若合并盆腔炎可能出现腰骶酸痛。持续隐痛伴随发热需考虑急性感染,与糜烂本身无直接因果关系。
4、外观变化自检:
使用阴道镜自检可观察到宫颈表面呈红色颗粒状,但无法区分生理性糜烂与真性糜烂。宫颈溃疡、菜花样增生等异常外观需立即就医。
5、高危因素评估:
多性伴侣、过早性生活、HPV感染史人群出现症状时应提高警惕。30岁以上女性建议定期进行TCT和HPV联合筛查,排除宫颈上皮内瘤变。
日常需注意保持外阴清洁干燥,避免使用刺激性洗液冲洗阴道。棉质内裤需每日更换并用阳光暴晒,经期卫生巾建议2-3小时更换。适度运动可增强免疫力,推荐每周进行3次以上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饮食上增加深色蔬菜和优质蛋白摄入,限制高糖高脂食物。出现异常症状持续两周以上或伴随发热、严重腹痛时,应及时至妇科进行阴道镜检查及宫颈细胞学筛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