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大出血通常发生在
分娩后的24小时内,严重时可能持续至产后6周。产后大出血的主要原因是子宫收缩乏力、胎盘残留、产道损伤或凝血功能障碍。治疗包括药物促进子宫收缩、手术止血、输血等。产后大出血的预防关键在于产前检查、分娩过程中的监护以及产后护理。
1、子宫收缩乏力是产后大出血的常见原因,子宫无法有效收缩导致血管无法闭合。治疗上可使用缩宫素、麦角新碱等药物促进子宫收缩,必要时进行子宫按摩或压迫止血。预防措施包括产前评估子宫收缩功能,分娩时避免过度使用催产素。
2、胎盘残留是指胎盘未完全排出,导致子宫无法正常收缩。处理方式包括手动剥离胎盘、清宫手术等。预防方法包括产前检查胎盘位置,分娩时注意胎盘是否完整排出。
3、产道损伤包括宫颈、阴道或会阴的撕裂,可能导致大量出血。治疗上需进行缝合止血,必要时使用止血药物。预防措施包括产前评估产道条件,分娩时避免过度用力或使用产钳。
4、凝血功能障碍可能由妊娠期高血压、胎盘早剥等引起,导致出血不止。治疗包括输注新鲜冰冻血浆、血小板等,必要时使用抗纤溶药物。预防方法包括产前检查凝血功能,分娩时密切监测出血情况。
产后大出血的预防和治疗需要多学科协作,包括产科医生、麻醉医生、血液科医生等。产前检查、分娩监护和产后护理是预防产后大出血的关键。产后大出血的早期识别和及时处理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