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糖尿病血糖控制标准为空腹血糖≤5.3毫摩尔每升、餐后1小时血糖≤7.8毫摩尔每升、餐后2小时血糖≤6.7毫摩尔每升,具体目标需结合个体差异及医生建议调整。
1、空腹血糖: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应控制在5.3毫摩尔每升以下。空腹血糖反映基础胰岛素分泌能力,过高可能增加胎儿畸形风险。监测时间建议为晨起未进食前,若连续两次超标需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
2、餐后1小时血糖:
餐后1小时血糖需不超过7.8毫摩尔每升。该指标反映餐时胰岛素分泌峰值,超标易导致巨大儿。建议从进食第一口开始计时,避免测量时间误差影响结果判断。
3、餐后2小时血糖:
餐后2小时血糖应维持在6.7毫摩尔每升以内。该数值体现血糖回落速度,持续偏高可能引发妊娠高血压。检测时需保持静坐状态,避免运动干扰测量准确性。
4、夜间血糖:
睡前血糖建议控制在5.6-7.8毫摩尔每升之间。夜间血糖波动可能引发黎明现象,需通过分餐制避免夜间低血糖。出现心悸出汗等症状时应立即复测。
5、糖化血红蛋白:
糖化血红蛋白宜保持在6%以下。该指标反映近8-12周平均血糖水平,每2-3个月检测一次。但需注意妊娠期红细胞代谢加快可能造成数值偏低。
妊娠期血糖管理需配合个性化饮食方案,每日主食分5-6餐摄入,优先选择低升糖指数食物如燕麦、糙米。适量进行散步、孕妇瑜伽等有氧运动,每周累计150分钟。自备血糖仪定期监测,记录空腹、三餐后及睡前共7次血糖值,复诊时携带记录供医生参考。出现视力模糊、严重口渴等症状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