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口流脓通常提示感染加重而非好转,可能由细菌感染、异物残留、免疫力低下或糖尿病等因素引起,需通过清创消毒、抗生素治疗、引流处理及就医评估等方式干预。
1. 细菌感染化脓性链球菌等细菌侵入可导致脓液形成,表现为局部红肿热痛伴黄色分泌物。需用生理盐水冲洗后外敷莫匹罗星软膏,口服头孢氨苄或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抗感染。
2. 异物残留伤口内残留沙砾或坏死组织会持续刺激化脓,需在消毒后用镊子清除异物,必要时使用双氧水冲洗,配合外涂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预防继发感染。
3. 免疫力低下营养不良或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者易继发感染,脓液常呈黄绿色伴发热。除规范抗感染外需加强优质蛋白摄入,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适用于重症患者。
4. 糖尿病影响血糖控制不佳会导致伤口迁延不愈,脓液带有腐臭味。需监测血糖并选用左氧氟沙星等穿透力强的抗生素,严重者需手术清创联合负压引流治疗。
每日用碘伏消毒伤口并保持干燥,避免沾水或抓挠,出现发热、脓液增多或伤口发黑时应立即至普外科或烧伤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