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需立即就医并采取综合治疗措施,处理方法主要有补液纠正脱水、胰岛素治疗降低血糖、纠正电解质紊乱、监测生命体征、病因治疗。酮症酸中毒通常由胰岛素缺乏、感染、饮食失控、应激因素、药物使用不当等原因引起。
1、补液治疗:
快速补充生理盐水是首要措施,24小时内需补液4000-6000毫升。初期使用0.9%氯化钠溶液,血糖降至13.9毫摩尔/升后改用5%葡萄糖溶液。补液速度根据脱水程度调整,老年患者需注意心功能监测。
2、胰岛素治疗:
采用小剂量胰岛素持续静脉滴注,每小时0.1单位/公斤体重。血糖下降速度控制在每小时3.9-6.1毫摩尔/升,当血糖降至13.9毫摩尔/升时需调整胰岛素剂量。治疗期间每1-2小时监测血糖变化。
3、纠正电解质:
血钾监测至关重要,即使初始血钾正常也应补钾。尿量>30毫升/小时时,在每升液体中加入10-20毫摩尔氯化钾。治疗过程中需定期复查血钾、血钠、血氯等电解质水平。
4、生命监测:
持续心电监护观察心律变化,每小时记录尿量。监测动脉血气分析、血酮体、肾功能等指标。注意观察患者意识状态,警惕脑水肿等严重并发症发生。
5、病因处理:
积极寻找并控制诱发因素,如抗感染治疗、调整胰岛素方案、处理创伤等应激因素。需排查是否存在心肌梗死、胰腺炎等合并症,必要时进行针对性治疗。
患者出院后需加强糖尿病教育,坚持规范胰岛素治疗,每日监测血糖4-7次。保持规律饮食,避免高脂高糖食物,每日碳水化合物摄入量控制在130克以上。适量进行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每周至少150分钟。随身携带糖尿病急救卡和含糖食品,定期复查糖化血红蛋白和尿酮体。出现多饮多尿、乏力等症状时及时检测血糖和酮体。
代谢性酸中毒患者的呼吸表现主要为深大呼吸库斯莫尔呼吸,可能伴随呼吸频率加快、呼气延长、呼吸肌疲劳、口唇发绀等症状。
1、深大呼吸:
代谢性酸中毒时,机体通过增加肺泡通气量代偿血液pH值下降,表现为呼吸深度和潮气量显著增加,形成特征性的库斯莫尔呼吸。这种呼吸模式有助于加速二氧化碳排出,但可能引起呼吸肌过度做功。
2、呼吸频率加快:
酸中毒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反射性引起呼吸中枢兴奋,导致呼吸频率增快。轻度酸中毒时呼吸频率可达20-30次/分,严重时可超过40次/分,但呼吸效率可能随病情进展而降低。
3、呼气延长:
为最大限度排出体内蓄积的酸性产物,患者常出现呼气相明显延长,呼气末可能出现叹息样呼吸。这种改变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中尤为典型。
4、呼吸肌疲劳:
长期代偿性过度通气会导致膈肌等呼吸肌群耗竭,表现为呼吸幅度逐渐减弱、辅助呼吸肌参与呼吸运动,严重时可出现矛盾呼吸吸气时腹部内陷。
5、口唇发绀:
当代谢性酸中毒合并严重缺氧或循环衰竭时,动脉血氧分压下降会导致黏膜发绀。但需注意单纯代谢性酸中毒早期可能不出现发绀,因其氧离曲线右移反而改善组织供氧。
代谢性酸中毒患者应保持半卧位以改善通气,急性期需严格监测血气变化。建议每日进行腹式呼吸训练,每次10分钟以提高呼吸效率;饮食需控制蛋白质摄入量每日0.8-1.0g/kg,优先选择碱性食物如绿叶蔬菜、柑橘类水果;避免剧烈运动诱发乳酸堆积,可选择散步、太极等低强度活动。出现呼吸频率>30次/分或血氧饱和度<90%时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