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得痔疮可能与久坐久站、排便习惯不良、饮食结构不合理、遗传因素、肛周感染等因素有关。痔疮通常表现为肛门疼痛、便血、肛门瘙痒等症状,可通过调整生活方式、药物治疗等方式缓解。
1、久坐久站青少年长时间保持坐姿或站姿,可能导致肛门局部血液循环不畅,静脉回流受阻,从而诱发痔疮。日常应避免久坐久站,每隔一段时间起身活动,促进血液循环。若出现肛门不适,可遵医嘱使用马应龙麝香痔疮膏、肛泰软膏等药物缓解症状。
2、排便习惯不良排便时间过长、用力过猛或经常憋便,可能增加肛门压力,导致静脉曲张形成痔疮。建议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每次排便时间控制在5分钟内,避免过度用力。若已形成痔疮,可遵医嘱使用复方角菜酸酯栓、普济痔疮栓等药物进行治疗。
3、饮食结构不合理长期摄入辛辣刺激性食物、缺乏膳食纤维,可能导致便秘或腹泻,增加痔疮发生概率。日常应多摄入蔬菜水果、全谷物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出现痔疮症状时,可遵医嘱使用化痔栓、痔疮止血颗粒等药物缓解症状。
4、遗传因素部分青少年可能因遗传因素导致静脉壁薄弱,更容易发生静脉曲张形成痔疮。这类人群更应注意预防,避免久坐、保持规律排便习惯。若症状明显,可遵医嘱使用地奥司明片、痔炎消片等药物改善静脉回流。
5、肛周感染肛门周围发生感染时,可能引起局部充血水肿,诱发或加重痔疮。日常应注意肛门清洁,便后可用温水清洗。若出现感染症状,应遵医嘱使用红霉素软膏、莫匹罗星软膏等抗生素药物控制感染,同时配合痔疮药物治疗。
青少年预防痔疮应注意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饮食上多摄入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每天保持适量运动,促进肠道蠕动;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避免长时间蹲厕。若痔疮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应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规范治疗,避免自行用药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