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菌性尿道炎是由淋病奈瑟菌感染引起的尿道炎症,属于性传播疾病,主要表现为尿道口脓性分泌物、尿痛及排尿困难。
1、病原体感染淋菌性尿道炎主要由淋病奈瑟菌通过性接触传播感染尿道黏膜所致。该菌可附着于泌尿生殖道黏膜上皮细胞,引发局部化脓性炎症反应。典型症状包括尿道口黄色脓性分泌物、排尿灼热感,可能伴随腹股沟淋巴结肿大。确诊需通过尿道分泌物涂片镜检或核酸扩增检测。治疗需遵医嘱使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阿奇霉素片等抗生素,同时性伴侣需同步治疗。
2、高危性行为无保护性行为是主要传播途径,多发生于性活跃期青壮年。黏膜直接接触含菌分泌物后,潜伏期通常2-5天。急性期可能出现尿频、尿急等膀胱刺激症状,女性患者易合并宫颈炎。部分感染者症状轻微易被忽视,但仍有传染性。建议使用盐酸大观霉素注射液联合多西环素片进行规范治疗,治疗期间禁止性行为。
3、免疫力低下艾滋病患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等人群感染风险显著增加。免疫力下降时淋球菌更易突破黏膜屏障,甚至引起播散性感染如关节炎、心内膜炎。此类患者需采用头孢克肟分散片与左氧氟沙星片联合用药,疗程需延长至7-10天。日常应加强营养补充优质蛋白,避免过度劳累。
4、合并其他感染约30%患者合并衣原体感染,表现为症状迁延不愈。混合感染需采用阿奇霉素胶囊联合莫西沙星片治疗。未及时治疗可能引发附睾炎、前列腺炎等并发症,男性患者可能出现射精疼痛。治疗期间应每日更换内裤并用沸水消毒,避免交叉感染。
5、母婴垂直传播孕妇感染可能导致新生儿结膜炎或肺炎,需在分娩前完成规范治疗。新生儿预防性使用红霉素眼膏可降低结膜炎风险。哺乳期患者可使用注射用头孢噻肟钠治疗,用药期间建议暂停母乳喂养。所有患者治疗后需复查尿道分泌物培养确认病原体清除。
淋菌性尿道炎患者应严格避免无保护性行为,治疗期间每日清洗会阴部并更换纯棉内裤。饮食需清淡,限制辛辣刺激食物摄入,多饮水促进排尿冲刷尿道。急性期应卧床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加重尿路刺激症状。治疗后3个月需复查排除复发可能,性伴侣无论有无症状均需接受筛查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