痔疮出血可能引起贫血、感染等危害,但多数情况下危害较小。痔疮出血通常由排便用力、久坐久站等因素诱发,表现为便后滴血或手纸带血等症状。
痔疮出血量较少时,一般不会对健康造成明显影响。长期反复出血可能导致缺铁性贫血,出现乏力、头晕等症状。血液在肛门处残留可能滋生细菌,增加局部感染风险。部分患者因恐惧出血而减少进食或刻意憋便,可能加重便秘形成恶性循环。痔核脱出嵌顿伴随出血时,可能引发剧烈疼痛甚至组织坏死。
痔疮出血合并持续发热、大量暗红色血便或喷射状出血时,需警惕消化道其他部位出血可能。血液系统疾病患者出现痔疮出血可能难以止血。老年患者长期慢性失血可能诱发心血管事件。妊娠期痔疮出血严重时可能影响胎儿营养供给。
痔疮出血患者应保持每日1500-2000毫升饮水量,增加燕麦、火龙果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避免久坐超过1小时,建议每30分钟起身活动。便后可用温水清洗肛门,避免使用粗糙纸巾用力擦拭。若出血持续1周未缓解或伴随肛门肿物脱出,需及时至肛肠科就诊。痔疮急性出血期可遵医嘱使用复方角菜酸酯栓、马应龙麝香痔疮膏等药物,但不宜自行长期使用止血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