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泌性中耳炎两年仍有治愈可能,治疗效果与病程长短、病因控制、治疗方案等因素相关,通常需结合药物干预、病因治疗及生活调整综合管理。
1、病程影响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病程较长,但通过规范治疗仍可改善症状。若持续存在咽鼓管功能障碍或反复感染,可能延长恢复时间。
2、病因控制需排查鼻窦炎、过敏性鼻炎等原发病,解除腺样体肥大或肿瘤压迫等机械性阻塞因素。病因未控制是迁延不愈的常见原因。
3、药物干预可遵医嘱使用鼻用糖皮质激素如布地奈德、黏液溶解剂如桉柠蒎肠溶软胶囊,合并感染时需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等抗生素。
4、手术治疗保守治疗无效者可考虑鼓膜置管术或咽鼓管球囊扩张术,术后需定期清理分泌物并预防感染。
建议避免用力擤鼻及耳道进水,保持鼻腔通畅,适当咀嚼口香糖促进咽鼓管开放,定期复查听力及鼓室压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