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息肉是否需要治疗取决于息肉大小、症状及生育需求。体积较小且无症状的息肉可能无须干预,但伴随异常出血、不孕或息肉较大时通常建议治疗。治疗方法主要有药物治疗、宫腔镜息肉切除术、刮宫术等。
1、药物治疗对于直径小于10毫米的无症状息肉,可尝试药物控制。常用孕激素类药物如地屈孕酮、黄体酮胶囊等,通过调节激素水平抑制息肉生长。部分患者用药后息肉可能缩小或脱落,但需定期复查超声监测变化。药物治疗更适合暂时无生育需求或手术禁忌者。
2、宫腔镜切除宫腔镜下电切术是治疗有症状息肉的首选方式,尤其适用于直径超过15毫米或导致不孕的病例。该术式能精准切除息肉基底部,降低复发概率,术中同步检查宫腔形态。术后可能出现轻微腹痛或少量出血,一般无须特殊处理。
3、诊断性刮宫传统刮宫术适用于疑似恶变或宫腔镜不可及的多发息肉。通过刮取子宫内膜组织进行病理检查,但存在盲刮导致残留或子宫损伤的风险。目前多作为宫腔镜的补充手段,术后需配合抗生素预防感染。
4、期待观察绝经后无症状的小息肉可暂不处理,每半年复查阴道超声。约三成息肉可能自然消退,但若出现绝经后出血或息肉增大需及时干预。观察期间建议记录异常出血周期,避免服用含雌激素的保健品。
5、复发预防术后复发概率约15%,高危因素包括肥胖、长期雌激素暴露等。建议控制体重,减少高脂肪饮食,必要时周期性使用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有生育需求者应在术后3-6个月尽快妊娠。
子宫内膜息肉患者日常需保持外阴清洁,避免盆浴及性生活至术后出血停止。饮食宜增加十字花科蔬菜及全谷物摄入,限制红肉及加工食品。适度进行瑜伽等舒缓运动,避免剧烈跑跳。术后3个月、6个月需复查宫腔镜或超声,出现经期延长、腹痛加剧等情况应立即就诊。备孕女性建议完成生育后再评估息肉状态,孕期发现息肉增大需产科联合随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