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发烧不退并且身上有水泡可能是水痘或手足口病引起的,可通过抗病毒治疗、退热处理、皮肤护理、隔离防护、营养支持等方式治疗。水痘通常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手足口病多与柯萨奇病毒A16型或肠道病毒71型感染有关,建议家长及时带孩子就医。
1、抗病毒治疗若确诊为水痘,可遵医嘱使用阿昔洛韦颗粒、更昔洛韦分散片等抗病毒药物抑制病毒复制。手足口病轻症通常无须抗病毒治疗,重症需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家长需观察孩子是否出现嗜睡、呕吐等重症表现,及时告知医生。
2、退热处理体温超过38.5℃时可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混悬液或布洛芬混悬滴剂退热,避免使用阿司匹林以防瑞氏综合征。物理降温可用温水擦拭腋窝、腹股沟,禁止酒精擦浴。家长需每4小时监测体温,记录发热曲线供医生参考。
3、皮肤护理水泡未破溃时可涂抹炉甘石洗剂止痒,破溃后局部使用莫匹罗星软膏预防感染。剪短孩子指甲避免抓挠,穿着纯棉宽松衣物。手足口病口腔疱疹可用康复新液含漱,进食前后用生理盐水清洁口腔。
4、隔离防护水痘传染性强,需隔离至全部结痂脱落,通常需要7-10天。手足口病隔离期不少于症状消失后1周。患儿餐具、玩具需每日煮沸消毒,家长接触患儿后需用含氯消毒剂洗手。
5、营养支持提供温凉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如米汤、藕粉,避免辛辣刺激食物。手足口病患儿可少量多次饮用电解质水。发热期间每日饮水量应达到每公斤体重50-80毫升,母乳喂养婴儿可增加哺乳频次。
患病期间家长需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室温维持在24-26℃。恢复期可逐步增加鸡蛋羹、瘦肉粥等优质蛋白食物,帮助组织修复。若孩子出现持续高热、肢体抖动、呼吸急促等症状,须立即急诊处理。痊愈后1个月内避免剧烈运动,定期复查血常规评估恢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