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50天后的恢复情况通常表现为初步愈合状态,具体恢复程度与骨折部位、年龄、治疗方式等因素相关。
骨折后50天,多数患者骨折线开始模糊,局部肿胀和疼痛明显减轻。上肢简单骨折可能已拆除外固定,手指或腕关节可进行轻度活动锻炼。下肢稳定性骨折患者可借助拐杖部分负重行走,但需避免剧烈运动。X线检查常显示骨痂形成,但骨强度尚未完全恢复,需继续保护患肢。康复训练应以被动活动为主,逐步增加主动关节活动度,配合热敷促进血液循环。
少数复杂骨折或老年患者恢复较慢,可能仍存在局部压痛或活动受限。开放性骨折或伴有软组织损伤者,50天时伤口虽愈合但瘢痕组织可能影响功能。骨质疏松患者骨痂形成速度较慢,需延长保护期。这类情况需定期复查X线,延迟负重时间,必要时进行物理治疗改善关节僵硬。
骨折恢复期间应保证每日摄入800-1200毫克钙质和适量维生素D,可通过牛奶、豆腐、深绿色蔬菜等食物补充。避免吸烟饮酒以免影响骨骼愈合。睡眠时抬高患肢减轻水肿,白天可进行肌肉等长收缩训练防止萎缩。若出现患肢麻木、皮肤发紫或疼痛加剧,需及时就医排除血管神经损伤或愈合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