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栓形成的最常见病因主要有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心房颤动。脑血栓是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类型,指脑血管内血栓形成导致血流中断,引发脑组织缺血缺氧性损伤。
1、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是脑血栓形成的首要病因。长期血脂异常可导致脑血管内皮损伤,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沉积形成粥样斑块,斑块破裂后诱发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常见于颈内动脉系统的大脑中动脉、基底动脉等部位。控制血脂、抗血小板治疗是关键干预措施。
2、高血压长期未控制的高血压会加速脑血管硬化,导致小动脉玻璃样变性和微动脉瘤形成。血压波动时易发生血管痉挛或内膜撕裂,为血栓形成创造条件。动态血压监测和降压药物联合使用可降低风险。
3、糖尿病糖尿病患者的糖代谢异常会引起血管内皮功能障碍,血液呈高凝状态。持续高血糖还会促进动脉粥样硬化进程,增加血小板活性。胰岛素抵抗与纤溶系统失衡共同构成血栓形成的基础病理改变。
4、高脂血症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会促进泡沫细胞形成,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进程。甘油三酯过高还可增加血液黏稠度,减慢脑血流速度。脂质代谢紊乱与炎症反应相互作用,加剧血管壁损伤。
5、心房颤动心房颤动时左心房内血流淤滞易形成附壁血栓,脱落后随血液循环栓塞脑动脉。这种心源性栓塞约占脑血栓病例的20%,常见于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抗凝治疗可有效预防血栓脱落。
预防脑血栓需综合管理基础疾病,定期监测血压、血糖、血脂指标,保持低盐低脂饮食。适度有氧运动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环,戒烟限酒可减少血管内皮损伤。出现言语障碍、肢体无力等卒中征兆时须立即就医,溶栓治疗时间窗为发病后4.5小时内。康复期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肢体功能训练和二级预防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