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妇肾炎可能由妊娠期生理变化、尿路感染、免疫系统异常、高血压疾病、遗传因素等原因引起。孕妇肾炎通常表现为蛋白尿、水肿、血压升高等症状,可通过尿常规检查、肾功能检测、血压监测等方式诊断。
1. 妊娠期生理变化妊娠期间肾脏血流量增加可能导致肾小球滤过率升高,部分孕妇可能出现生理性蛋白尿。这种情况通常无须特殊治疗,建议定期监测尿蛋白和血压,保持低盐饮食,每日饮水量控制在1500-2000毫升,避免长时间站立以减轻下肢静脉压力。
2. 尿路感染孕期激素变化使输尿管扩张,易发生细菌逆行感染引发肾盂肾炎。常见症状包括尿频尿急、腰背部疼痛伴发热。确诊后需使用头孢克肟颗粒、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等妊娠安全抗生素,同时建议每日饮水超过2000毫升,排尿后保持会阴清洁。
3. 免疫系统异常妊娠可能诱发原有自身免疫性疾病活动,如狼疮性肾炎可出现血尿伴关节痛。需通过抗核抗体检测确诊,治疗需在风湿科指导下使用泼尼松片、羟氯喹片等免疫调节剂,同时监测胎儿生长发育情况,避免阳光直射皮肤。
4. 高血压疾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相关肾损害表现为血压超过140/90mmHg伴视物模糊。需严格限盐每日不超过5克,卧床时采取左侧卧位,必要时医生会开具拉贝洛尔片或硝苯地平缓释片,每两小时监测胎动并记录24小时尿蛋白定量。
5. 遗传因素多囊肾等遗传性肾病在孕期可能首次显现症状,超声检查可见肾脏结构异常。这类孕妇需严格控制蛋白质摄入每日0.8g/kg体重,避免剧烈运动防止囊肿破裂,每月复查肾功能和尿酸水平,分娩方式建议选择剖宫产。
孕妇出现肾炎症状时应立即就诊产科和肾内科,避免自行用药。日常需保持每日8小时睡眠,摄入优质蛋白如鸡蛋清和淡水鱼肉,烹饪方式以蒸煮为主。注意记录每日尿量和体重变化,穿着宽松衣物避免腹部压迫,胎动异常或头痛加剧需急诊处理。妊娠20周后每周至少进行1次尿常规和血压监测,保持会阴部干燥清洁,避免盆浴和公共场所泡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