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肾炎的病因主要有遗传因素、感染、免疫异常、药物或毒物损伤、代谢性疾病等。肾炎可能表现为血尿、蛋白尿、水肿等症状,需及时就医明确病因。
1、遗传因素部分肾炎与遗传基因突变有关,如Alport综合征、薄基底膜肾病等。这类疾病通常有家族聚集性,可能伴随听力下降或视力异常。基因检测有助于确诊,治疗以控制症状为主,可遵医嘱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卡托普利片、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如氯沙坦钾片等延缓肾功能恶化。
2、感染链球菌感染后肾炎是儿童常见类型,多发生于咽炎或皮肤感染后1-3周。患者可能出现眼睑浮肿、茶色尿,需进行尿常规和抗链球菌溶血素O检测。治疗以青霉素V钾片清除感染灶为主,配合呋塞米片利尿消肿。其他如乙肝病毒、HIV感染也可导致肾炎。
3、免疫异常系统性红斑狼疮、过敏性紫癜等自身免疫疾病可能引发狼疮性肾炎、紫癜性肾炎。患者除肾脏损害外,常伴关节痛、皮疹等表现。确诊需肾活检,治疗需用醋酸泼尼松片联合环磷酰胺片等免疫抑制剂,必要时采用血浆置换。
4、药物损伤长期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缓释胶囊、某些抗生素如庆大霉素注射液可能造成肾小管间质损害。临床表现为夜尿增多、低比重尿,停药后多数可恢复。重金属汞、有机溶剂等毒物接触也会导致肾炎,需立即脱离接触环境。
5、代谢性疾病糖尿病肾病是慢性肾炎常见病因,长期高血糖导致肾小球硬化。患者需严格控糖,使用胰岛素注射液配合SGLT2抑制剂如达格列净片保护肾功能。高尿酸血症可能引发尿酸性肾病,需服用非布司他片降尿酸,限制高嘌呤饮食。
肾炎患者日常需限制食盐摄入,每日不超过5克;优质蛋白选择鸡蛋、鱼肉等;避免剧烈运动加重血尿;定期监测血压和尿常规。出现严重水肿或尿量减少时,应立即就医评估肾功能。不同病因的肾炎治疗方案差异较大,须在肾内科医生指导下规范治疗,不可自行停药或更改用药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