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膜瘤切除手术过程主要包括术前评估、麻醉准备、开颅定位、肿瘤切除和术后处理五个关键步骤。
1、术前评估术前需通过头颅核磁共振等影像学检查明确肿瘤位置、大小及与周围血管神经的关系。医生会评估患者心肺功能、凝血状态等基础情况,制定个性化手术方案。对于毗邻重要功能区的肿瘤,可能需进行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
2、麻醉准备手术采用全身麻醉,麻醉师会建立动脉血压监测和中心静脉通路。根据肿瘤位置选择合适体位,常用仰卧位或侧卧位。头部需用头架固定,剃除手术区域头发并进行严格消毒。部分复杂病例可能需要术前血管栓塞减少术中出血。
3、开颅定位根据影像导航系统确定最佳手术入路,在头皮作弧形切口。使用铣刀或颅钻去除骨瓣,切开硬脑膜暴露肿瘤。显微镜下仔细分离肿瘤与脑组织界面,注意保护周围重要的血管和神经结构。对于颅底脑膜瘤可能需磨除部分骨质扩大视野。
4、肿瘤切除在显微镜或内镜辅助下分块切除肿瘤,使用双极电凝止血。对于质地坚硬的肿瘤可用超声吸引器粉碎后吸除。尽量全切除肿瘤的同时避免损伤周围脑组织,必要时留置瘤腔引流管。部分侵袭性生长肿瘤需配合激光或射频消融处理残留病灶。
5、术后处理严密缝合硬脑膜,骨瓣用钛钉固定复位。术后需在重症监护室观察24-48小时,监测生命体征和神经功能变化。常规使用脱水药物控制脑水肿,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出院前需复查头颅CT评估手术效果,后续定期随访监测复发情况。
脑膜瘤术后恢复期需保持切口清洁干燥,避免剧烈运动和头部碰撞。饮食宜选择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促进伤口愈合,如鱼类、蛋类和新鲜蔬果。康复阶段可进行认知训练和肢体功能锻炼,睡眠时适当抬高床头减轻颅内压。出现头痛加剧、发热或肢体无力等症状需及时复诊。术后3-6个月需复查核磁共振评估肿瘤切除情况,根据病理结果决定是否需要辅助放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