胳膊肘疼可通过骨科、风湿免疫科、康复医学科等科室进行诊疗。胳膊肘疼可能与外伤、关节炎、神经压迫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症状。
1、骨科:骨科是处理骨骼、关节及相关软组织问题的专科。如果胳膊肘疼由骨折、脱位、韧带损伤等外伤引起,骨科医生会通过X光、CT等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并采取石膏固定、手术修复等方式治疗。常见的药物包括布洛芬缓释片、双氯芬酸钠片等,用于缓解疼痛和炎症。
2、风湿免疫科:风湿免疫科主要治疗与免疫系统相关的关节疾病。如果胳膊肘疼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等疾病有关,风湿免疫科医生会通过血液检查、关节液分析等明确病因,并开具免疫抑制剂、抗炎药物等治疗方案。常用药物包括甲氨蝶呤片、泼尼松片等。
3、康复医学科:康复医学科专注于功能恢复和疼痛管理。如果胳膊肘疼由慢性劳损、神经压迫等原因引起,康复医学科医生会通过物理治疗、手法治疗、功能训练等方式帮助患者恢复关节功能。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超声波治疗、电疗、针灸等。
4、疼痛科:疼痛科专注于慢性疼痛的管理。如果胳膊肘疼持续时间较长且影响生活质量,疼痛科医生会通过药物、神经阻滞、射频消融等方式缓解疼痛。常用药物包括加巴喷丁胶囊、普瑞巴林胶囊等。
5、中医科:中医科通过辨证论治,采用中药、针灸、推拿等方式治疗胳膊肘疼。如果疼痛与风寒湿邪、气血不畅等因素有关,中医科医生会根据患者体质开具中药方剂,如桂枝汤、独活寄生汤等,并结合针灸、推拿等外治法。
日常护理中,建议避免过度使用胳膊肘,注意保暖,适当进行关节活动训练。饮食上可多摄入富含钙质和维生素D的食物,如牛奶、鱼类等,有助于骨骼健康。运动方面,可选择低强度的活动,如太极拳、游泳等,帮助增强关节灵活性和肌肉力量。如果疼痛持续或加重,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病情。
摔伤后胳膊肘疼痛多数属于软组织损伤,但需警惕骨折风险。疼痛程度、活动受限情况及局部肿胀是判断骨骼是否受损的关键指标。
1、疼痛评估:
轻微摔伤后局部疼痛多为肌肉或韧带拉伤,表现为按压痛且活动时加重。若出现持续性剧痛、静息痛或夜间痛,可能提示骨膜损伤或隐匿性骨折。肘关节特殊结构如鹰嘴突、桡骨头等部位压痛需优先排查骨折。
2、活动功能:
肘关节能完成屈伸旋转动作且无机械性卡顿,通常排除重大骨折。但尺神经沟区域的损伤可能导致小指麻木,而桡骨头骨折会引发前臂旋转障碍。儿童骨骺损伤可能仅表现为拒绝活动患肢。
3、肿胀程度:
皮下淤青扩散超过5厘米或迅速出现的张力性肿胀,可能伴随关节内出血。肘后三角关系改变、触及骨擦感或异常隆起时,肱骨远端骨折概率显著增加。老年人骨质疏松者更易发生粉碎性骨折。
4、损伤机制:
高空坠落、直接撞击等高速外力更易导致骨折。尺骨鹰嘴骨折常见于手掌撑地时肘部过伸,桡骨颈骨折多由轴向暴力传导引起。儿童常见的肱骨髁上骨折多发生于跌倒时肘关节过伸位。
5、特殊体征:
前臂出现"餐叉样"畸形提示Colles骨折延伸至肘部,肘后凹陷可能为肘关节后脱位。开放性伤口伴随骨质外露需紧急处理。糖尿病患者或长期服用激素者需警惕病理性骨折。
伤后48小时内应持续冰敷每次15分钟,间隔2小时,用三角巾悬吊前臂保持肘关节90度屈曲。避免热敷、按摩及活络油使用,以防加重肿胀。饮食注意补充蛋白质和维生素C促进结缔组织修复,可适量摄入牛奶、鸡蛋及猕猴桃。恢复期进行握力球训练维持前臂肌力,但需在疼痛完全消失后再逐步恢复关节活动度。若出现手指苍白、刺痛或肘部变形,需立即急诊排查血管神经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