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的严重程度需根据病因和肺功能损害程度综合判断。轻度患者可能仅表现为活动后气短,重度患者可能出现静息状态呼吸困难甚至呼吸衰竭。
1、慢性支气管炎:长期吸烟或空气污染刺激导致气道炎症,黏膜水肿和分泌物增多会加重气道阻塞。患者常伴有咳嗽、咳痰症状,肺功能检查显示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下降。
2、支气管哮喘:气道高反应性引发可逆性气流受限,发作时支气管平滑肌痉挛导致通气障碍。典型表现为发作性喘息和胸闷,使用支气管扩张剂后肺功能改善显著。
3、肺气肿:肺泡壁破坏导致肺弹性回缩力减弱,小气道在呼气时过早闭合。患者多有长期吸烟史,出现桶状胸和活动耐力下降,胸部CT可见肺野透亮度增加。
4、支气管扩张:气道结构破坏造成分泌物潴留和反复感染,形成恶性循环。典型症状为大量脓痰和反复咯血,高分辨率CT可见支气管囊柱状扩张。
5、囊性纤维化:遗传性疾病导致黏液分泌异常,引发多系统损害。儿童期即可出现顽固性肺部感染和胰腺功能不全,汗液氯离子检测可确诊。
建议患者戒烟并避免二手烟暴露,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冬季注意保暖防止呼吸道感染,可进行腹式呼吸和缩唇呼吸训练。适度有氧运动如游泳、快走能改善心肺功能,饮食需保证优质蛋白摄入。定期监测肺功能变化,急性加重时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