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痛泵一般适用于术后疼痛控制、癌痛管理或慢性顽固性疼痛患者。止痛泵的使用需严格评估患者疼痛程度、基础疾病及药物耐受性,主要有术后恢复期患者、晚期癌症患者、分娩镇痛需求者、慢性神经痛患者、严重创伤患者等五类人群。
一、术后恢复期患者接受大型外科手术如开胸术、关节置换术的患者,术后可能出现中重度疼痛。止痛泵通过持续输注芬太尼注射液、盐酸氢吗啡酮注射液等阿片类药物,可减少疼痛导致的应激反应。这类患者使用前需排除严重呼吸功能障碍,并监测血氧饱和度变化。
二、晚期癌症患者肿瘤转移引起的骨痛或内脏痛常需强效镇痛,吗啡缓释片联合止痛泵背景剂量能稳定控制爆发痛。对于存在吞咽困难或胃肠吸收不良的患者,皮下输注可避免口服给药失效。需注意评估患者是否存在阿片类药物成瘾史。
三、分娩镇痛需求者椎管内麻醉联合电子止痛泵常用于分娩镇痛,采用罗哌卡因注射液与舒芬太尼注射液复合液,能实现可调节的硬膜外阻滞。适用于对疼痛敏感度高、产程较长的初产妇,需排除凝血功能障碍及脊柱畸形禁忌证。
四、慢性神经痛患者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或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传统口服药物无效时可选择鞘内止痛泵,输注盐酸布比卡因注射液与吗啡的混合液。需通过疼痛评估量表确认疼痛程度达中度以上,且排除中枢神经系统感染风险。
五、严重创伤患者多发性骨折或大面积烧伤患者移动时易诱发剧痛,患者自控镇痛泵配合曲马多注射液能实现按需给药。这类患者需特别注意药物蓄积风险,老年患者应减少基础输注剂量,并加强呼吸频率监测。
使用止痛泵期间应定期评估镇痛效果与不良反应,术后患者每4小时监测一次生命体征,癌痛患者需每日记录疼痛评分。避免突然停药导致戒断反应,长期使用者应逐步递减剂量。保持穿刺部位清洁干燥,出现恶心呕吐或呼吸抑制等不适立即通知医护人员。日常注意预防便秘,可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并配合腹部按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