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孕后右侧卵巢囊肿可能由妊娠黄体囊肿、激素水平变化、子宫内膜异位症、卵巢良性肿瘤或炎症反应等原因引起。
1、妊娠黄体囊肿:
怀孕早期卵巢会形成黄体囊肿以维持妊娠,这种生理性囊肿通常直径小于5厘米,随着孕周增加可能自然消退。超声检查可见单侧囊性结构,囊壁光滑无血流信号,无需特殊处理。
2、激素水平变化:
孕期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和孕酮水平升高可能刺激卵巢上皮细胞增生,形成功能性囊肿。这类囊肿多呈薄壁无回声,多数在妊娠中期自行吸收,定期超声监测即可。
3、子宫内膜异位症:
既往存在的子宫内膜异位病灶在孕期可能形成巧克力囊肿,超声显示囊内密集点状回声。妊娠期激素环境变化可能使病灶暂时缩小,但产后需评估是否需要腹腔镜手术。
4、卵巢良性肿瘤:
浆液性囊腺瘤或成熟畸胎瘤等良性肿瘤可能在孕前已存在,孕期检查时被发现。超声特征为囊实性混合回声或脂肪钙化影,直径大于6厘米或快速增大时需考虑择期手术。
5、炎症反应:
慢性盆腔炎可能导致输卵管卵巢脓肿包裹形成囊肿,孕期免疫力变化可能使其复发。表现为囊壁增厚伴周围组织粘连,急性感染时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生素。
孕期发现卵巢囊肿应注意避免剧烈运动和突然体位改变,每月进行超声监测囊肿变化。饮食上增加优质蛋白和膳食纤维摄入,限制高糖高脂食物。如出现持续腹痛、阴道流血或囊肿直径超过8厘米,需及时就诊评估手术指征。多数妊娠合并卵巢囊肿可在密切观察下继续妊娠,产后6周需复查超声明确囊肿转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