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切除手术后发烧可能与术后感染、吸收热、血栓形成、药物反应、基础疾病等因素有关。术后发热是常见现象,需结合体温变化、伴随症状及检查结果综合判断。
1、术后感染手术创面或泌尿系统可能因细菌侵入引发感染性发热。患者可能出现切口红肿渗液、阴道分泌物异味、尿频尿痛等症状。需进行血常规、分泌物培养等检查,可遵医嘱使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甲硝唑氯化钠注射液等抗感染治疗,同时加强切口护理。
2、吸收热术后3天内低热多与组织损伤后坏死物质吸收有关。体温通常不超过38℃,无其他明显不适。可通过物理降温处理,保持充足水分摄入,一般1-3天自行消退。若体温持续升高需排除感染可能。
3、血栓形成盆腔静脉血栓形成可能导致吸收热样发热。患者可能伴下肢肿胀疼痛、D-二聚体升高等表现。超声检查可确诊,需使用那屈肝素钙注射液等抗凝药物,早期下床活动有助于预防。
4、药物反应部分患者对麻醉药物或术后抗生素产生过敏反应,可能出现皮疹伴发热。需立即停用可疑药物,更换为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等替代药物,必要时使用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抗过敏治疗。
5、基础疾病原有糖尿病、慢性盆腔炎等疾病可能增加术后发热风险。术前血糖控制不佳者易发生感染,慢性炎症可能因手术刺激急性发作。需加强原发病管理,如使用胰岛素注射液控制血糖。
术后应每日监测体温4次,保持会阴清洁干燥,选择宽松棉质内衣。饮食以高蛋白易消化为主,如鱼肉、蒸蛋等,避免辛辣刺激食物。适当床上翻身活动促进血液循环,但避免过早剧烈运动。若体温超过38.5℃持续24小时,或出现寒战、意识模糊等症状需立即就医。术后2周内避免盆浴和性生活,定期复查血常规及超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