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踝骨折是否严重需根据骨折类型和损伤程度判断,多数情况下经过规范治疗可完全恢复,少数复杂骨折可能遗留功能障碍。外踝骨折通常由扭伤、高处坠落或直接暴力引起,主要表现为局部肿胀、疼痛和活动受限。
外踝骨折的严重程度与骨折线位置、移位情况以及是否合并韧带损伤有关。无移位的单纯外踝骨折通常属于稳定性骨折,通过石膏固定4-6周即可愈合。若骨折线累及关节面或伴有距骨移位,可能影响踝关节稳定性,这类骨折需要手法复位或手术内固定。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的骨折属于严重类型,可能造成长期关节不稳。
开放性骨折或粉碎性骨折属于高危情况,可能伴随神经血管损伤和感染风险。糖尿病患者或骨质疏松患者发生外踝骨折时,愈合速度较慢且容易发生并发症。儿童骨骺损伤可能影响骨骼发育,导致后期肢体不等长。老年患者骨折后长期制动可能诱发深静脉血栓等全身性并发症。
外踝骨折后应避免患肢负重,抬高肢体减轻肿胀,急性期可冰敷缓解疼痛。恢复期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踝泵运动和肌肉等长收缩训练,逐步增加关节活动度。饮食注意补充钙质和维生素D,多食用乳制品、鱼类和深色蔬菜。定期复查X线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出现异常疼痛或皮肤温度升高需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