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慧
主任医师
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
内科
肠炎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肠道炎症,常见原因包括感染、饮食不当、药物刺激、免疫系统异常等。治疗肠炎需根据病因采取针对性措施,如抗感染治疗、调整饮食、药物干预等。
1、感染
细菌、病毒或寄生虫感染是肠炎的主要原因之一。例如,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等细菌感染,或轮状病毒、诺如病毒等病毒感染,均可引发急性肠炎。感染性肠炎通常伴随腹泻、腹痛、发热等症状。治疗上,细菌感染可使用抗生素,病毒感染则以对症治疗为主,如补液、止泻等。
2、饮食不当
长期食用辛辣、油腻、生冷食物,或暴饮暴食,可能刺激肠道黏膜,导致肠炎。食物过敏或不耐受(如乳糖不耐受)也可能引发炎症。改善饮食结构,避免刺激性食物,增加富含纤维的食物如燕麦、红薯等,有助于缓解症状。
3、药物刺激
长期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如阿司匹林、布洛芬)或抗生素可能损伤肠道黏膜,引发药物性肠炎。治疗上需停用相关药物,并遵医嘱使用保护肠黏膜的药物,如硫糖铝、益生菌等。
4、免疫系统异常
自身免疫性疾病如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等,会导致免疫系统攻击肠道组织,引发慢性肠炎。这类疾病需长期管理,常用药物包括免疫抑制剂(如硫唑嘌呤)、生物制剂(如英夫利昔单抗)等。
5、其他因素
精神压力过大、长期熬夜等不良生活习惯可能影响肠道功能,诱发肠炎。肠道缺血、放射性治疗等也可能导致肠炎。改善生活方式,如规律作息、适度运动,有助于预防和缓解症状。
肠炎的治疗需根据具体病因和症状制定个性化方案。感染性肠炎需及时抗感染,饮食不当引起的肠炎需调整饮食结构,药物性肠炎需停用相关药物并修复肠道黏膜,免疫性肠炎需长期管理。若症状持续或加重,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