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脑梗塞的溶栓治疗是抢救缺血半暗带脑组织的关键措施,主要方法有静脉溶栓、动脉溶栓、桥接治疗、机械取栓、联合治疗。溶栓治疗需在发病后特定时间窗内进行,常用药物包括阿替普酶、尿激酶等。
1、静脉溶栓静脉溶栓是通过外周静脉注射溶栓药物溶解血栓,阿替普酶是首选药物,需在发病后4.5小时内使用。治疗前需完善头颅CT排除出血,评估NIHSS评分。静脉溶栓可能引起脑出血、过敏反应等并发症,需密切监测生命体征。
2、动脉溶栓动脉溶栓通过介入导管直接将药物注入闭塞血管,适用于大血管闭塞患者。治疗时间窗可延长至6小时,需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引导下进行。动脉溶栓对设备和技术要求较高,可能发生血管损伤、造影剂肾病等风险。
3、桥接治疗桥接治疗先进行静脉溶栓再行机械取栓,适用于大血管闭塞患者。这种联合治疗能提高血管再通率,但需在综合卒中中心进行。桥接治疗需多学科团队协作,严格把握适应症和禁忌症。
4、机械取栓机械取栓使用支架取栓装置直接清除血栓,适用于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治疗时间窗可延长至24小时,但需满足影像学筛选标准。机械取栓对设备要求高,可能发生血管夹层、远端栓塞等并发症。
5、联合治疗联合治疗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组合不同方法,如静脉溶栓联合抗血小板治疗。治疗方案需个体化制定,考虑发病时间、病变部位等因素。联合治疗可能增加出血风险,需严格监测凝血功能。
急性脑梗塞患者除溶栓治疗外,需控制血压血糖,保持呼吸道通畅。恢复期应进行康复训练,改善肢体功能。饮食以低盐低脂为主,适当补充优质蛋白。定期随访评估神经功能,预防复发。溶栓治疗后需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药物,监测出血倾向。建立健康生活方式,戒烟限酒,控制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