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期腹痛主要由前列腺素分泌增加、子宫收缩异常、盆腔充血等因素引起,可通过热敷、药物缓解、饮食调节等方式改善。
1、前列腺素影响:
子宫内膜脱落时会释放大量前列腺素,该物质刺激子宫平滑肌强烈收缩。收缩过程中压迫血管造成暂时性缺血,引发下腹痉挛性疼痛。临床常用布洛芬、萘普生等药物抑制前列腺素合成。
2、子宫收缩异常:
部分女性子宫肌层对激素敏感性过高,导致收缩幅度和频率超出正常范围。这种过度收缩可能伴随腰骶部放射痛,严重时会出现恶心呕吐症状。钙离子通道调节剂如硝苯地平可缓解异常收缩。
3、盆腔充血状态:
月经期盆腔血管扩张使局部压力增高,压迫神经末梢产生坠胀感。长期保持坐姿会加重充血,建议每两小时起身活动。当归、益母草等中药可改善血液循环。
4、子宫内膜异位:
异位的子宫内膜组织在经期同样发生出血,刺激周围组织引发进行性加重的疼痛。这类疼痛多从经前持续至经后,常伴有排便疼痛或性交痛。腹腔镜手术是确诊和治疗的有效手段。
5、心理因素影响:
焦虑紧张情绪会降低疼痛阈值,通过神经内分泌调节加重不适感。放松训练和腹式呼吸能阻断疼痛-紧张恶性循环,经前期开始练习效果更显著。
经期建议选择温补食物如红枣姜茶,避免生冷刺激饮食。适度进行瑜伽、散步等低强度运动促进血液循环。疼痛持续超过3天或伴随发热出血量异常时,需及时排查子宫肌瘤、盆腔炎等器质性疾病。保持腰腹部保暖,使用暖水袋热敷时注意温度控制在50℃以下以防烫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