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股骨颈骨折需根据骨折类型和患者身体状况选择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处理方式主要有闭合复位内固定、人工关节置换、牵引治疗、药物镇痛、康复训练。
1、闭合复位内固定:
适用于骨折移位不明显的患者,通过手术将骨折端复位后用空心螺钉或动力髋螺钉固定。该方法创伤较小,能保留患者自身髋关节,但术后需严格避免负重3个月以上。手术时机建议在伤后48小时内进行,可降低股骨头坏死风险。
2、人工关节置换:
对移位明显的骨折或合并骨质疏松的高龄患者,可选择半髋或全髋关节置换。该方式能早期下床活动,避免长期卧床并发症,但存在假体松动、感染等风险。术前需评估患者心肺功能,术后第2天即可在助行器辅助下部分负重。
3、牵引治疗:
针对无法耐受手术的患者,可采用皮肤牵引或骨牵引维持下肢力线。需持续牵引6-8周,期间要定期检查牵引装置并预防压疮。该方法愈合率较低,可能遗留髋内翻畸形,适用于合并严重基础疾病的患者。
4、药物镇痛:
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曲马多等药物控制疼痛,严重疼痛可短期使用弱阿片类药物。需注意非甾体抗炎药可能影响骨折愈合,高龄患者要调整药物剂量。同时应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预防骨质疏松加重。
5、康复训练:
术后早期进行踝泵运动预防血栓,2周后开始髋关节被动活动。6周后逐步增加主动训练强度,重点加强股四头肌和臀肌力量。康复期间要使用助行器保护,定期复查X线评估愈合情况。
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需加强营养支持,每日保证1.2-1.5克/公斤优质蛋白质摄入,多食用牛奶、鱼肉等富含钙质食物。卧床期间每2小时翻身一次预防压疮,进行深呼吸训练避免肺部感染。康复期建议在专业指导下进行水中行走训练,既可减轻关节负荷又能增强肌力。家属需协助监测下肢肿胀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就医。心理疏导同样重要,可通过音乐疗法、怀旧疗法改善患者抑郁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