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内科主要诊治胃肠、肝胆胰等消化系统疾病,常见疾病有胃食管反流病、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肝硬化、胰腺炎等。消化系统疾病多与饮食不当、感染、代谢异常等因素相关,需结合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明确诊断。
1、胃食管反流病胃食管反流病是指胃内容物反流至食管引起不适症状或并发症的疾病。典型症状为烧心和反流,可能伴随胸痛、吞咽困难等。长期反流可导致食管炎、巴雷特食管等并发症。治疗以抑制胃酸、促进胃肠动力为主,常用药物包括奥美拉唑、莫沙必利等。
2、慢性胃炎慢性胃炎是胃黏膜慢性炎症,多由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胆汁反流等因素引起。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常见上腹隐痛、饱胀、嗳气等。诊断依赖胃镜及病理检查,治疗需根除幽门螺杆菌、保护胃黏膜,常用药物有阿莫西林、胶体果胶铋等。
3、消化性溃疡消化性溃疡指发生在胃或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主要与幽门螺杆菌感染、胃酸分泌过多有关。典型表现为周期性上腹痛,胃溃疡多餐后痛,十二指肠溃疡多空腹痛。严重者可并发出血、穿孔,需内镜下止血或手术治疗。药物治疗以抑酸剂和抗菌药为主。
4、肝硬化肝硬化是各种慢性肝病发展的晚期阶段,表现为肝细胞坏死、纤维组织增生和假小叶形成。常见病因包括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等。早期症状隐匿,晚期可出现腹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肝性脑病等并发症。治疗需针对病因,辅以保肝、利尿等对症处理。
5、胰腺炎胰腺炎是胰腺组织的炎症性疾病,分为急性和慢性。急性胰腺炎多与胆石症、酗酒有关,表现为剧烈上腹痛伴恶心呕吐。慢性胰腺炎以胰腺功能不全为主要表现,可出现脂肪泻、糖尿病等。治疗包括禁食、抑制胰酶分泌、营养支持等,重症需手术干预。
消化系统疾病患者需注意饮食调理,避免辛辣刺激、油腻食物,戒烟限酒,规律进食。适当运动有助于胃肠蠕动,保持情绪稳定可减少功能性胃肠病发作。出现持续腹痛、消瘦、便血等报警症状应及时就医,完善胃肠镜、腹部超声等检查明确诊断。遵医嘱规范用药,定期复查评估病情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