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脚气的中药种类较多,常见的有苦参、黄柏、白鲜皮、地肤子、土茯苓等。脚气在中医称为足癣,多由湿热下注或真菌感染引起,需根据证型配伍用药。
1、苦参苦参具有清热燥湿、杀虫止痒的功效,适用于湿热型脚气。其所含苦参碱能抑制皮肤癣菌,缓解趾间糜烂、渗液等症状。可煎汤外洗或配伍黄柏制成膏剂,脾胃虚寒者慎用。
2、黄柏黄柏清热泻火功效显著,对脚气伴发红肿热痛效果较好。现代研究证实其小檗碱成分可破坏真菌细胞膜,常与苦参、枯矾同用。外用可能出现轻微刺激感,过敏体质需谨慎。
3、白鲜皮白鲜皮能祛风解毒,针对瘙痒剧烈的脚气效果突出。其挥发油成分可抑制絮状表皮癣菌生长,多与地肤子、蛇床子配伍浸泡。孕妇及皮肤破损者不宜使用。
4、地肤子地肤子擅除湿止痒,适用于角化过度型脚气。含三萜皂苷类物质可缓解脱屑皲裂,常制成酊剂或油膏外用。使用期间需保持患部干燥,避免继发细菌感染。
5、土茯苓土茯苓利湿解毒,适合病程较长的顽固性脚气。其活性成分可通过调节免疫抑制真菌,多配合金银花内服外用。肾功能不全者应减少用量。
中药治疗脚气需辨证施治,湿热型可选用苦参黄柏汤外洗,血虚风燥型宜用当归饮子加减。治疗期间应穿透气鞋袜,避免与他人共用洗脚盆。症状持续或加重时须及时就医,真菌培养后可能需要联合抗真菌药物。日常可用明矾或艾叶煮水泡脚,忌食辛辣发物,保持足部清洁干燥有助于预防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