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空腹血糖值为3.9-6.1mmol/L,餐后2小时血糖值应低于7.8mmol/L。血糖监测需考虑空腹状态、餐后时间、年龄差异、妊娠期特殊要求、检测方法等因素。
1、空腹血糖空腹血糖指至少8小时未进食后的测量值。健康成人空腹血糖低于6.1mmol/L为正常,6.1-7.0mmol/L提示空腹血糖受损,超过7.0mmol/L需警惕糖尿病。测量前应避免剧烈运动或情绪波动,此类生理因素可能导致暂时性血糖升高。
2、餐后血糖从进食第一口开始计时,2小时后测量的血糖值反映糖负荷处理能力。健康人群餐后2小时血糖应低于7.8mmol/L,7.8-11.1mmol/L属于糖耐量异常。检测时应保持日常饮食结构,避免刻意减少碳水摄入影响结果真实性。
3、随机血糖任意时间点测量的血糖值超过11.1mmol/L且伴随多饮多尿等症状时,具有糖尿病诊断意义。但单次测量异常需结合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综合判断,应激状态、感染或药物影响都可能造成暂时性血糖波动。
4、妊娠期标准孕妇空腹血糖应低于5.1mmol/L,口服75g葡萄糖后1小时血糖低于10.0mmol/L,2小时低于8.5mmol/L。妊娠期激素变化会导致胰岛素抵抗增强,血糖控制标准较普通人群更严格,需通过定期糖耐量试验监测。
5、老年人群60岁以上老年人可适当放宽标准,空腹血糖不超过7.0mmol/L,餐后2小时不超过10.0mmol/L。但合并心脑血管疾病者仍需严格控制。年龄增长带来的胰岛功能衰退、肌肉量减少等因素会影响血糖代谢效率。
维持血糖稳定需均衡摄入全谷物、蔬菜、优质蛋白等食物,避免精制糖和过量高糖水果。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有助于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定期监测血糖变化,发现异常及时就医评估,糖尿病患者需遵医嘱进行个性化血糖管理。血糖仪使用前应校准,指尖采血需消毒并弃去第一滴血以保证检测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