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可能导致胃出血,主要与门静脉高压引起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有关。肝硬化患者出现胃出血的诱因包括门静脉高压加重、粗糙食物刺激、腹压突然增高等。
肝硬化发展到失代偿期时,门静脉压力持续升高会导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这些曲张的静脉管壁薄弱,在进食坚硬食物、剧烈咳嗽或用力排便时容易破裂出血。典型表现为呕血或黑便,出血量大时可出现休克症状。此类患者需绝对卧床休息,禁食期间通过静脉营养支持,医生可能使用生长抑素类似物降低门静脉压力,必要时行内镜下止血治疗。
少数肝硬化患者胃出血可能由门脉高压性胃病引起,胃黏膜呈现特殊马赛克样改变,血管扩张但无明确静脉曲张。这种出血通常呈慢性隐匿性,表现为贫血或大便潜血阳性。治疗需控制门静脉压力,避免使用损伤胃黏膜的药物,严重时可考虑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无论何种原因导致的出血,均需监测血红蛋白变化,及时补充血容量。
肝硬化患者应定期进行胃镜检查评估静脉曲张程度,饮食选择细软易消化的食物,避免辛辣刺激及带骨刺的食材。保持排便通畅,避免提重物等增加腹压的行为,严格遵医嘱服用降低门静脉压力的药物。出现头晕、心悸等贫血症状或呕血黑便时须立即就医,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大便颜色变化并记录出血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