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岗市人民医院
内分泌科
过敏性紫癜是一种以皮肤紫癜、关节痛、腹痛和肾脏损害为主要表现的血管炎性疾病,常见于儿童和青少年。其症状包括皮肤紫癜、关节肿胀、腹痛、血尿等,治疗需根据症状严重程度采取药物、饮食调整和生活方式干预。
1、症状表现
过敏性紫癜的主要症状包括皮肤紫癜、关节痛、腹痛和肾脏损害。皮肤紫癜通常表现为双下肢对称分布的红色或紫色斑点,按压不褪色。关节痛多见于膝关节和踝关节,可能伴有肿胀和活动受限。腹痛常为阵发性绞痛,严重时可伴有消化道出血。肾脏损害表现为血尿、蛋白尿,少数患者可能发展为肾炎或肾功能不全。
2、病因分析
过敏性紫癜的病因复杂,可能与遗传、感染、药物、食物过敏等因素有关。遗传因素可能增加患病风险,感染(如链球菌感染)是常见诱因。药物(如抗生素)和食物(如海鲜、坚果)也可能引发免疫反应,导致血管炎症。
3、治疗方法
治疗过敏性紫癜需根据症状严重程度采取综合措施。
- 药物治疗:轻症患者可使用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缓解过敏症状,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减轻关节痛。重症患者需使用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控制炎症,必要时使用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
- 饮食调整:避免食用可能引发过敏的食物,如海鲜、坚果、牛奶等。增加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柑橘类水果)和抗氧化食物(如深色蔬菜),有助于增强免疫力。
- 生活方式干预:保持充足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尤其是急性期。注意保暖,预防感染,定期复查尿常规和肾功能。
过敏性紫癜的症状多样,早期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通过药物、饮食和生活方式的多方面干预,大多数患者预后良好。若出现严重腹痛、血尿或肾功能异常,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