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肝炎相关性肾炎多数情况下属于中度严重疾病,其严重程度主要与肾功能损伤程度、蛋白尿水平、肝脏病变进展以及是否及时干预有关。
1、肾功能损伤早期可能仅表现为微量蛋白尿,随着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血肌酐升高提示肾功能恶化,需通过降压药和抗病毒治疗控制进展。
2、蛋白尿水平24小时尿蛋白定量超过3.5克属于肾病范围蛋白尿,可能引发低蛋白血症和水肿,需采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减少蛋白漏出。
3、肝脏病变合并肝硬化或门脉高压时会加重肾脏血流灌注不足,需定期监测乙肝病毒DNA载量,必要时联合恩替卡韦等核苷类似物治疗。
4、干预时机早期接受规范抗病毒治疗可显著改善预后,延误治疗可能导致不可逆肾小球硬化,终末期需考虑血液透析或肾移植。
建议乙肝携带者每3-6个月复查尿常规和肾功能,限制高盐饮食并避免肾毒性药物,出现泡沫尿或下肢水肿应及时肾内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