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骨髓瘤出现肾损害可通过控制原发病、纠正水电解质紊乱、药物治疗、血液净化、骨髓移植等方式治疗。多发性骨髓瘤肾损害通常由轻链蛋白沉积、高钙血症、高尿酸血症、肾小管酸中毒、淀粉样变性等原因引起。
1、控制原发病多发性骨髓瘤是导致肾损害的根本原因,控制原发病是改善肾损害的关键。患者需遵医嘱使用硼替佐米注射液、来那度胺胶囊、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等药物抑制浆细胞异常增殖,减少轻链蛋白产生。同时需定期监测血常规、肾功能等指标,评估治疗效果。
2、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常合并高钙血症、高尿酸血症等电解质紊乱,需通过静脉补液、利尿等方式促进钙和尿酸排泄。可使用呋塞米注射液增加尿量,碳酸氢钠片碱化尿液。严重高钙血症可皮下注射降钙素注射液,必要时进行血液透析。
3、药物治疗针对肾损害可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卡托普利片减少蛋白尿,碳酸氢钠片纠正代谢性酸中毒。合并感染时需使用头孢呋辛酯片等抗生素。避免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等肾毒性药物,所有药物均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4、血液净化对于急性肾损伤或严重电解质紊乱患者,需进行血液透析或血浆置换治疗。血液透析可清除体内代谢废物和多余水分,血浆置换能快速清除血液中的异常轻链蛋白。治疗频率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决定,通常每周进行2-3次。
5、骨髓移植对于年轻且符合适应症的患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可能根治多发性骨髓瘤。移植前需进行大剂量化疗清除骨髓中的异常浆细胞,移植后需使用环孢素软胶囊等药物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移植后肾功能可能逐渐恢复,但存在一定风险。
多发性骨髓瘤肾损害患者需严格限制蛋白质摄入,每日蛋白质摄入量控制在0.6-0.8克/千克体重,以优质蛋白为主。保持每日尿量2000毫升以上,限制高嘌呤和高钙食物。避免剧烈运动,以散步等轻度活动为主。定期复查肾功能、电解质等指标,出现水肿、尿量减少等症状及时就医。保持良好心态,积极配合治疗可改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