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骨髓瘤肾损害是指多发性骨髓瘤(一种恶性浆细胞疾病)引发的肾功能损伤,主要表现为蛋白尿、血尿、肾功能不全等症状。
1、发病机制多发性骨髓瘤肾损害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骨髓瘤细胞分泌大量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轻链,这些轻链可沉积在肾小管,形成管型阻塞,导致肾小管损伤。高钙血症和尿酸升高也可能引起肾小管间质病变。此外,肿瘤细胞直接浸润肾脏或继发淀粉样变性,均可加重肾功能损害。
2、临床表现患者早期可能仅表现为轻度蛋白尿或镜下血尿,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水肿、高血压、少尿等肾功能不全症状。部分患者因高钙血症出现多饮多尿、恶心呕吐。晚期可能出现严重氮质血症甚至尿毒症,需透析治疗。
3、诊断方法诊断需结合骨髓穿刺、血清蛋白电泳等确诊多发性骨髓瘤,同时进行尿常规、肾功能检测评估肾脏损伤程度。肾活检可明确病理类型,常见类型包括管型肾病、淀粉样变性等。影像学检查如B超可评估肾脏形态变化。
4、治疗原则治疗需兼顾原发病和肾脏保护。针对骨髓瘤可采用硼替佐米、来那度胺等靶向药物控制肿瘤进展。肾功能保护包括充分水化、碱化尿液、控制高钙血症等措施。严重肾功能不全需进行血液净化治疗,必要时考虑肾移植。
5、预后管理早期诊断和干预可改善预后,但肾功能损害程度直接影响生存期。患者需定期监测肾功能指标,严格控制血压和蛋白摄入。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预防感染等并发症。维持性透析患者需注意营养支持和贫血纠正。
多发性骨髓瘤肾损害患者应保持低盐优质蛋白饮食,每日饮水量控制在2000-3000毫升以促进轻链排泄。适度进行有氧运动增强体质,但避免剧烈运动加重肾脏负担。定期复查血常规、尿常规和肾功能指标,严格遵医嘱用药,出现水肿、尿量减少等症状及时就医。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过度劳累,注意预防感冒等感染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