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治疗主要有手术切除、肝移植、局部消融治疗、介入治疗、靶向药物治疗等方法。肝癌的治疗方案需根据肿瘤分期、肝功能状况及患者整体健康情况综合制定。
1、手术切除手术切除适用于早期肝癌且肝功能良好的患者,包括肝段切除术、肝叶切除术等术式。肿瘤局限于肝脏且无血管侵犯时,手术可达到根治效果。术后需定期复查甲胎蛋白和影像学检查,监测复发迹象。手术可能伴随出血、感染等风险,需严格评估患者凝血功能及剩余肝体积。
2、肝移植肝移植适用于符合米兰标准的肝癌患者,即单发肿瘤直径不超过5厘米或多发肿瘤不超过3个且最大直径不超过3厘米。移植可彻底清除肿瘤病灶并获得新肝脏,但需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预防排斥反应。供肝短缺和术后感染风险是主要限制因素。
3、局部消融治疗射频消融和微波消融通过高温使肿瘤组织凝固坏死,适用于直径小于3厘米的病灶。经皮乙醇注射也可用于小肝癌治疗。消融治疗创伤小、恢复快,但靠近大血管或胆管的肿瘤可能因热沉降效应导致不完全消融。术后需影像学确认消融范围是否充分覆盖肿瘤。
4、介入治疗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通过阻断肿瘤血供并局部给药控制进展,适用于中晚期不可切除肝癌。载药微球栓塞可提高药物浓度并减少全身副作用。介入治疗需多次重复进行,可能引起发热、肝区疼痛等栓塞后综合征。联合靶向药物可延长无进展生存时间。
5、靶向药物治疗索拉非尼、仑伐替尼等抗血管生成靶向药可抑制肿瘤生长,用于晚期肝癌系统治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如帕博利珠单抗通过激活T细胞抗肿瘤免疫。靶向治疗需监测手足皮肤反应、高血压等不良反应,耐药性问题可通过联合治疗方案改善。
肝癌患者应保持低脂高蛋白饮食,适量补充维生素B族和维生素E,避免腌制及霉变食物。术后恢复期可进行散步等低强度运动,定期监测肝功能及凝血指标。出现腹胀、黄疸加重等症状需及时复查,治疗期间建议配合心理疏导缓解焦虑情绪。所有治疗方案均需在专科医生指导下个体化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