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磁共振成像通常可以辅助判断前列腺癌,但确诊仍需结合病理活检。前列腺癌的诊断主要有多参数磁共振成像、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检测、直肠指检、经直肠超声引导穿刺、病理组织学检查等方法。
1、多参数磁共振成像多参数磁共振成像是目前诊断前列腺癌的重要影像学手段,能够清晰显示前列腺解剖结构及病灶特征。该技术通过T2加权像、扩散加权成像、动态增强扫描等序列综合分析,对前列腺癌的定位和分期具有较高准确性,尤其对临床显著性前列腺癌的检出率较高,有助于指导靶向穿刺。
2、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检测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是前列腺癌筛查的常用肿瘤标志物,血清水平升高可能提示前列腺疾病存在。但该指标缺乏特异性,良性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炎等疾病也可导致数值异常,需结合游离与总PSA比值、PSA密度等参数综合判断,必要时需进行进一步检查明确诊断。
3、直肠指检直肠指检是前列腺癌的初步筛查方法,通过触诊可发现前列腺质地硬结、不对称等异常表现。虽然该方法简便易行且成本较低,但对早期局限性病灶的敏感性有限,难以发现体积较小的肿瘤,通常作为其他检查的补充手段使用。
4、经直肠超声引导穿刺经直肠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系统穿刺是确诊前列腺癌的金标准,可在影像引导下获取可疑区域组织标本。该技术具有定位准确、并发症少的特点,结合磁共振-超声融合导航技术可显著提高临床显著性前列腺癌的检出率,为后续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病理依据。
5、病理组织学检查病理组织学检查是确诊前列腺癌的最终依据,通过对穿刺或手术标本的显微镜观察可明确肿瘤的Gleason评分和分期。免疫组化检测如P504S、P63等标志物有助于鉴别诊断,准确的病理评估对预后判断和治疗选择具有决定性意义。
建议50岁以上男性定期进行前列腺癌筛查,尤其是有家族史的高危人群更应提高警惕。日常生活中应保持均衡饮食,适量增加番茄、西蓝花等富含抗氧化物质的食物摄入,避免高脂饮食。适度运动有助于维持健康体重,戒烟限酒可降低患病风险。出现排尿困难、血尿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检查,确诊后应遵医嘱规范治疗并定期随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