诱发脑出血的病因主要有高血压、脑血管畸形、脑淀粉样血管病、抗凝或抗血小板药物使用不当、颅内肿瘤等。脑出血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血管破裂导致的出血,起病急骤,病情凶险,需及时就医。
1、高血压长期未控制的高血压是脑出血最常见的原因。持续高血压会导致脑内小动脉壁发生玻璃样变和纤维素样坏死,形成微动脉瘤,在血压骤升时容易破裂出血。高血压患者需规律监测血压,遵医嘱服用降压药物,避免情绪激动和剧烈运动。
2、脑血管畸形脑血管畸形包括动静脉畸形、海绵状血管瘤等先天发育异常。畸形血管壁结构薄弱,在血流冲击下容易破裂出血。部分患者可能长期无症状,突发头痛、呕吐或肢体瘫痪时才被发现。脑血管造影可明确诊断,必要时需手术或介入治疗。
3、脑淀粉样血管病多见于老年人,脑内小血管壁沉积淀粉样物质导致血管脆性增加。这种病变好发于脑叶,易引起反复、多发的脑叶出血。临床表现为突发精神行为异常或局灶神经功能缺损,确诊需脑组织病理检查。
4、抗凝药物使用不当长期服用华法林、肝素等抗凝药物或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药物时,若剂量过大或监测不及时,可能增加脑出血风险。用药期间需定期检测凝血功能,避免外伤,观察有无皮肤瘀斑、牙龈出血等异常表现。
5、颅内肿瘤原发性或转移性脑肿瘤可能侵蚀血管导致出血,称为瘤卒中。患者除急性出血症状外,通常还有逐渐加重的头痛、癫痫或神经功能缺损。头部CT或MRI可显示肿瘤伴出血灶,需根据病情选择手术、放疗或化疗。
预防脑出血需控制基础疾病,高血压患者应坚持服药并保持血压稳定,避免吸烟酗酒。中老年人定期体检,发现脑血管异常及时干预。突发剧烈头痛、呕吐、意识障碍或肢体瘫痪时,须立即就医。恢复期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康复训练,改善神经功能缺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