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度中暑症状主要有头晕、口渴、多汗、乏力、恶心等,可通过转移到阴凉处、补充水分、物理降温、适当休息、观察症状等方式处理。轻度中暑通常由高温环境、剧烈运动、水分补充不足、散热障碍、体质虚弱等因素引起。
1、头晕轻度中暑引起的头晕与环境温度过高导致脑部供血不足有关。患者可能伴随面色潮红、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建议立即停止活动,转移到通风阴凉处,解开衣领保持呼吸通畅。可少量多次饮用淡盐水或运动饮料,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加重胃肠负担。若症状持续超过30分钟无缓解,需警惕进展为热衰竭。
2、口渴高温环境下大量出汗会导致体液丢失,刺激口渴中枢。此时单纯饮水可能无法有效补充电解质,可选用含钠钾的补液盐冲剂。避免饮用冰镇饮料或酒精类饮品,以免引发胃肠痉挛。老年人和儿童更易出现脱水,家长需每15-20分钟督促补充100-200毫升常温饮用水。
3、多汗汗液蒸发是人体主要散热方式,但湿度过高时会降低散热效率。需用湿毛巾擦拭颈部、腋窝等大血管分布区,帮助蒸发散热。衣物应选择吸湿透气的棉质材料,及时更换被汗水浸湿的衣物。糖尿病患者出现异常多汗时,需监测血糖排除低血糖反应。
4、乏力电解质紊乱会导致肌肉收缩功能障碍,表现为四肢沉重无力。可进食香蕉、橙子等富钾食物,或服用口服补液盐Ⅲ调节水电解质平衡。避免立即进行冷水浴,以免血管收缩加重不适。若乏力伴随肌肉痉挛,可对疼痛部位进行反向拉伸按摩。
5、恶心高温引起的胃肠功能紊乱常表现为恶心欲呕。可含服姜糖或按压内关穴缓解症状,保持侧卧位预防呕吐物误吸。症状缓解后先尝试少量米汤、藕粉等流质饮食,逐步过渡到正常饮食。既往有消化性溃疡病史者出现持续呕吐时,应及时就医排除上消化道出血。
预防轻度中暑需避免上午10点至下午4点长时间户外活动,外出时佩戴遮阳帽并使用防晒霜。日常可进行耐热锻炼如快走、太极拳等提高热适应能力,但需控制单次运动时间不超过1小时。饮食注意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B族,适量食用西瓜、黄瓜等高水分果蔬。工作环境温度超过32℃时,建议每工作1小时休息10分钟,企业应配备防暑降温药品如藿香正气水、十滴水等。出现意识模糊、抽搐等重度中暑症状时须立即拨打急救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