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多数情况下可以控制但难以完全治愈。治疗目标主要通过延缓骨量流失、预防骨折、缓解疼痛来实现,核心措施包括钙剂补充、抗骨吸收药物、促进骨形成药物及生活方式调整。
1、钙剂补充钙与维生素D联合补充是基础治疗,适用于所有患者。碳酸钙、枸橼酸钙等钙剂配合维生素D3可提高肠道钙吸收率,改善骨密度。
2、抗骨吸收药双膦酸盐类药物如阿仑膦酸钠、唑来膦酸能抑制破骨细胞活性,降低骨折风险。雌激素受体调节剂如雷洛昔芬适用于绝经后女性。
3、促骨形成药甲状旁腺素类似物如特立帕肽可刺激成骨细胞,适用于严重骨质疏松。需注意此类药物使用周期通常不超过两年。
4、生活方式干预负重运动如快走、阻抗训练可刺激骨重建。每日保证500毫升牛奶或等效乳制品摄入,避免吸烟饮酒等危险因素。
建议每1-2年进行骨密度监测,重度骨质疏松患者需评估椎体成形术等外科干预指征,日常注意防跌倒措施。